时间: 2025-01-30 10:44:23 | 作者: 破碎生产线(站)
这个国际上其实存在着两个美国,一个为实在版美国;另一个则是由美国包装自身形象、对外展现的美国。
20 世纪初,美国呈现了一波警觉文明侵略的浪潮。其时风口浪尖上的是备受欢迎的法国电影。
1895 年,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初次向大众放映电影,标志着这种新式技能形状兼艺术方式的诞生。在接下来十几年的时间里,以百代高蒙为代表的法国公司是国际电影商场名副其实的霸主。其间,百代公司出品的电影在美国占有着控制位置。
20 世纪头 10 年,百代的收入相当于一切美国本乡电影公司总收入的两倍。百代公司的标志是一只赤色的高卢雄鸡。城市里随处可见的红公鸡,引发了美国对外来文明的焦虑。
其时的一些美国人以为,外国电影对美国本乡商场的控制是风险的,乃至有人批判法国电影过于阴柔,这种“娘炮文明”会腐蚀在西部开荒运动中构成的巨大美国精力。
1909 年,美国人牵头成立了美国国家电影查看协会,对电影施行查看。美国学者理查德·阿贝尔研讨之后发现,其时法国电影被拒审、要求删减或修正片名的频率,显着比美国本乡电影高。
仅仅在 1909 年 6 月的一个月时间里,百代公司送审的 13 部电影中,就有 6 部被回绝或要求修改。1910 年 2 月,国家电影查看协会以呈现成人团体谋杀和自杀元素为由,直接要求一部名为《磨坊》的法国电影剪掉一半。美国对法国电影的约束,继续到来 20 世纪 20 年代。
跟着榜首次国际大战后法国电影的相对式微,以及好莱坞在有声电影年代鼓起,美国人对法国电影的恐惧症才总算告一段落。回头来看这些往事,不免有些挖苦。
20 世纪初,早已逾越英国,变成全球榜首工业强国的美国姑且如此,更早时期的美国就可想而知了。
今日本文将从文明史的视点切入,带各位重新认识美国,那个诞生不久,没有“穿戏服”的美国。
现代人现已如了解空气般了解美国强壮的一面。即便了解前史,也很少有人能意识到,前期的美国是个微小的后殖民国家。所谓前期共和国年代,是美国史范畴的一个专有名词,一般指的是美国独立后差不多头半个世纪,也便是 1776~1820 年。广义的共和国前期更长一些,能够延伸到 1861 年南北战役迸发,也便是 1776~1861 年。
在共和国前期,美国人的民族心情和民族自尊心一向十分激烈。2015 年,百老汇推出了一部抢手音乐剧,叫《汉密尔顿》。观看录像能够注意到,每逢台上念出华盛顿的姓名,台下的观众就会团体喝彩拍手;反之一说到英国国王,观众就会一同宣布嘘声和笑声。
其实这种剧场文明在前期共和国年代就有了,并且其时观众更张狂。他们会常常宣布各种声响打断表演,乃至要求台上艺人再演一遍或滚下去。
因而,在美国表演的英国艺人有必要额定当心,假如他们有任何涉嫌辱美的言行,工作或许并不仅仅被封杀那么简略了。
搞不好会被砸场子,人身安全也或许遭到要挟。再比方,共和国前期尖端规划的布衣骚乱便是由民族心情引发的。
这场骚乱的原因很简略。当年的英国剧团有两名尖端莎翁剧艺人,分别是美国的弗雷斯特和英国的麦克雷迪。两人之间的竞赛,被许多美国人抬升到了民族尊严的层面。
1849 年,麦克雷迪到纽约阿斯特剧场表演。表演开端之前,有人在室内散发传单,上面写着 “控制这个城市的到底是英国人仍是美国人”。
表演当天,多达一万人前往阿斯特剧场。在与差人坚持的时分,有个者高喊:“有种,开枪啊!为了一个该死的英国戏子,你们胆敢对自在的美国公民开枪?”
成果,差人线世纪,剧场,是市民文明生活的中心,类似古罗马的角斗场或东罗马的赛车场,剧场常常成为公共政治表达场所。戏曲自身也被赋予了稠密的政治意味,一些民族主义者乃至宣称:“莎士比亚是英国人,可是假如他还活着,他一定会挑选成为美国人。”
阿斯特剧场骚乱并不是个孤立事情,共和国前期的戏曲文明全体深受民族主义心情浸染。剧场气氛如此,戏曲创造亦然。
布雷肯里奇和邓拉普是共和国前期两位戏曲前驱,他们的著作许多都是爱国主旋律的依据,比方布雷肯里奇的《邦克山之战》、《蒙哥马利将军之死》、邓拉普的《哥伦比亚的荣耀:她的义勇军》。但就算是写主旋律,邓拉普的创造也遭到了民族主义者的猎巫。
《哥伦比亚的荣耀》这部剧的前身,安德鲁里有一个细节,在华盛顿命令处死英国特务安德鲁时,剧中人物布兰德对此十分不满,把大陆军的帽徽狠狠掷到地上,这个片段引来观众骂声一片。
《哥伦比亚的远见》、《哥伦比亚的美国战役之师》、《英国的完结》、《降服迦南》这类诗篇风靡一时。在散文和杂志故事傍边,英国被描写成一个贫富差距极大,品德蜕化的社会,英国人的形象往往不是为富不仁的老爷,便是不念情义寡义的负心汉。
现代人或许很难了解19世纪美国人对英国的这种仇视以及面临英国时的灵敏。其实,这种心态归根到底是由其时的政治经济结构形成的。
美国并非自打独立便是一个帝国。其实,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美国和同年代的拉丁美洲相同,都是欧洲国际经济的边际。
共和国前期联邦政府财务高度依靠关税和国债,美国也没有脱节对英国的依靠。美国全国1/4的出资来自英国,1/4的出口商场在英国,大多数工业品都需求从英国进口。
因而,作为后殖民国家,无论是从经济结构仍是从社会心态来看,共和国前期的美国和同时期的拉丁美洲国家都十分类似。
美国独立后,英国以鸿沟胶葛为托言,长时间驻军俄亥俄,并策划印第安各部族抗美,阻止美国向西北扩张,此一恨也。
美国独立后,英国切断了美国与英属加勒比之间的传统交易联络,导致美国对外交易失掉重要商场,此二恨也。
1807年,英国废弃奴隶交易,导致美国南边奴隶主经济受损,“低人权优势”难以发挥,此三恨也。
1812年战役,英军攻入华盛顿,火烧白宫,国会山,不仅如此,纽约方面英军乃至叫嚣肢解联邦,此四恨也。
1846年,俄勒冈疆域胶葛,美国被逼抛弃“北纬54度40分”建议,承受现行鸿沟,此乃五狠也。
美墨战役后,美国需求开发西部。彼时两洋铁路没有建成,前往西海岸的移民需求绕行英国实力范围内的中美洲地峡。美国受制于英国,在1850年签定克莱顿-布尔沃公约,此六恨也。
美国内战期间,英国尽管保持中立,可是其社会上层遍及支撑邦联,并且以交易的方式给了南边实践支撑,此七恨也。
今日的人读前史,一般会把这件事定性成帝国主义分赃不均导致的狗咬狗。可是在其时的美国人眼中,上面这些都是英国约束、镇压美国的罪行,是英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明证。
乃至在1846年,美国发起美墨战役时,控制阶级用来合理化战役的托言都是,都是英国在诡计封闭美国,墨西哥是英国的喽啰,攻击墨西哥就等于直接抵挡英国等等。
当然,反英心情代表不了共和国前期美国社会的一切人,就和同年代拉美保守党还有人在喊“国王万岁”相同。其时的美国也有亲英心情,特别是在社会精英和富农傍边。共和国前期两大政党,分别是联邦党和民主共和党,联邦党由亚当斯和汉密尔顿创建,内政上建议中央集权,外交上亲英,民主共和党由麦迪逊和杰斐逊创建,内政上建议州权,外交上亲法。
在1800年大选之后,民主共和党就站稳了优势,1812年战役迸发之后,亲英派根本失势。1829年以杰克逊,波尔克为代表的布衣主义实力主导美国政坛,反英心情更是成了干流。
杰克逊的小时分被英国人虐待过,在1812年战役中是抗英英豪,没有人比他更适合作为布衣的反英代表。
趁便一提,杰克逊和波尔克都是苏格兰-爱尔兰裔,这个族裔比起英裔来说是草根,比较排挤英国。1840年代之后,天主教徒爱尔兰裔涌入美国,这些人更激烈的仇英心情也开端感染美国。直到世纪之交,美国的反响心情仍然没有散失。
宣扬武力攫取加拿大和加勒比,要求把英国赶出美洲。民众遍及怜惜南非的布尔人,斥责英帝国的凶恶。
1896年,美国前史学家、耶鲁大学教授乔治·伯顿·亚当斯,还给英国读者写了一篇文章,解说“为什么国际上最厌烦英国的是美国人。”
咱们今日看到的“英美特殊关系”,便是这一个前史进程的成果,但它并不是天然存在的。现代人读美国史的时分,往往对殖民地时期和共和国前期报以无视的情绪,或习气将其视为帝国的序曲,霸权的来源。却忽视了美国作为后殖民国家的一面,忘记了他从前也是“资本主义国际的边际。
从19世纪中叶的阿斯特剧场到20世纪初的纽约电影院,美国人用他们的实践行动标明,无论是作为帝国仍是作为后殖民国家,美国都仅仅个一般的国家。
共和国前期的美国自称是拉丁美洲各国的姊妹共和国,还会把印第安女神和哥伦比亚女神一同放进国家标志。可是因为美国破例论的盛行,这些史实很少得到重视,连学者们都不习气把美国放在全球性的视界中讨论,似乎美国独立于国际前史之外。
“美国破例论”是这样一种信仰:他不惧怕美国被批判,被当成大反派;但他绝不能承受美国被当成一个一般国家。说美国从一个一般的殖民地,开展成一个一般的帝国,最终一般地虚弱;说这里边的每一个环节都遵从一般的规则,能够和其他的当地做一般的比较。
关于美国破例论来说,一般而非凶恶才是最大的亵渎和得罪。但前史事实便是如此:美国人都是一般人;美国前史上的每一个细节,都和国际其他当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络;美国的一切事都在其他的当地产生;其他的当地的一切戏也都会在美国演出。
从红公鸡到好莱坞,国际舞台上的艺人换了一茬又一茬,但草台班子的性质从来没变过。